70年毛主席会见斯诺后,与吴旭君闲聊:主席,我发现了你一个秘密
前言
1970年,毛主席会见斯诺后,与吴旭君的闲聊让人感到一丝神秘的气氛。吴旭君突然说:“主席,我发现了你一个秘密。”这句话瞬间让在场的人都紧张起来,到底是什么样的秘密,引得吴旭君如此动情?
斯诺
毛主席听后又是什么反应?这场对话看似平静,实则蕴藏着不为人知的深层含义。毛主席在晚年的态度和言辞,究竟透露出哪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吴旭君究竟发现了什么?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一段有着神秘色彩的历史瞬间,揭开毛主席的秘密。
窑洞中一见如故,结下伟大的友谊斯诺毕业于美国密苏里大学,毕业之后曾担任过记者,也在22岁时游览过南美和日本等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作为一名记者,他对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充满了好奇,因此更喜欢到各个国家搜集一些关于本国的资料。1928年,斯诺将目光放在了中国的身上,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国家顿时激发了他的兴趣。于是,这一年斯诺来华,担任了上海《密勒氏评论报》的编辑兼《纽约先驱论坛报》的记者。就这样,斯诺开始了他在中国13年的生涯。1933年,他执教于北京燕京大学新闻系,在闲暇时,通过美国进入人士史沫特莱认识了宋庆龄,后来两人也曾成为了好友。宋庆龄称他为“最诚挚的朋友”,而斯诺也称宋庆龄为“最伟大的女性”。其实在去陕北访问毛泽东之后,斯洛就曾将中国社会的发展寄托在了蒋介石的身上。然而,后来他所看到的一切改变了他当初的想法,尤其是在经历了“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中蒋介石对日本侵略者的妥协投降,更加肯定蒋介石没有能力撑起来中国的未来。他认为,蒋介石既不是大政治家,也不是杰出的将领,只是一个只关心自己的权利,而不是挽救中国的军阀。蒋介石由此来看,斯诺眼光毒辣。事实上,斯诺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他没能从蒋介石的身上看到中国的希望,也采访过那些爱吹牛贪污残害人民的国民党官员。事实告诉他,国民党采取的不抵抗主义使得日本在侵略中国的道路上越来越猖狂,彼时的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中,急需支援。斯诺意识到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他不忍心中国人民肆意被日本侵略者任意宰割,当他看到一次又一次触目惊心的场景之后,他决定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改变中国如今的困境。当他得知在中国的陕北有一股新生力量有可能成为中国的希望,于是,他萌生了前往陕北的想法。1936年4月,斯诺求助宋庆龄希望能够通过她来实现自己想要去陕北的愿望,于是在宋庆龄和中共华北局的帮助下,周恩来得到了斯诺想要前来的消息,对于斯诺此行,陕北方面也非常重视,专门派出了刘鼎和邓发前来接应以防出现什么差错。终于在7月份,斯诺在陕北方面的护送下进入了陕北苏区,见到了毛主席。毛主席和斯诺刚来保安,斯诺第一个见到的就是周恩来,他用不太流利的英语表示,我们相信你能够讲真话,在这里,你见到什么都可以报道,我们会给你一切帮助来考察苏区。紧接着周恩来为斯诺安排了92天的旅程,不过在这之前他提出了希望能够见一见毛主席的想法。周恩来答应了他的要求,三天之后,斯诺怀着激动的心情见到了毛泽东。在采访前,斯诺已经准备了80多个问题,而毛主席也根据他的问题,进行了长达十几个夜晚的解答。而这也成为了毛泽东与斯诺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在交谈的过程中,两人就当前的革命形势交换了一些想法,也从中了解到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预想,同时也对中国当时的政治情况已经对日侵略的一些看法。同时,也特别强调了建立国内和国际的抗日统一战线。1936年毛泽东在陕北毛泽东预言:日本不仅想要霸占中国还想占领西方国家的殖民地,甚至对美国发起进攻。而对于日军侵略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人民将长期遭受痛苦和巨大的牺牲,但随着中国在持久抗战中的力量的增长,日本也将逐渐消耗直至崩溃,中国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在交谈的过程中,毛主席那绝对的自信给斯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彼时的毛泽东身着粗布麻衣,但他的谈吐气质、从容不迫的心态以及犀利独到的分析令斯诺深深折服。而当他看到毛泽东的生活和普通的士兵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不骄不躁,这一切令斯诺诧异的同时也感觉到了深深地佩服。毛泽东不同于蒋介石,他的心中不仅仅有人民,甚至装满了全中国,斯诺也隐隐地感觉到毛泽东所说的预言可能会变成现实。没想到,不久之后,毛泽东一语中的,他的预言成为现实,就连斯诺都不得不佩服毛泽东是“窑洞里的预言家”。会见斯诺后,吴旭君:我发现了一个秘密正如毛泽东所言,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侵略者宣布正式投降,我国人民终于把他们赶出了中国。毛主席新中国成立之后,斯诺再次来到中国访问。1960年10月22日,斯诺来到了中南海丰泽园,再见毛泽东时他的外貌和衣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不再穿着粗布麻衣,此时的毛泽东和中共的其他干部一样,穿着一套质料一般的银灰色中山装,脚上穿着一双棕色皮鞋。尽管毛主席的衣着发生了变化,但他依旧像在保安时期一样的真诚而坦率。当斯诺称赞毛泽东将中国带到了一个新的方向时,毛主席显然对于目前的发展并不满意,再次他对斯诺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他说道:“中国有变化,但还没有基本变化,中国的变化在革命方面是基本变化了。至于建设方面,现在才刚刚开始。……只能说有所改变,但还没有基本改变。”会谈结束之后,毛泽东将斯诺留下来吃饭,他用自己老家的家常便饭,像对待朋友一样招待着他。斯诺发现在饭桌上,毛泽东不吃肉,只吃青菜和辣椒,殊不知当时中国的经济情况不容乐观,毛泽东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吃肉了。斯诺调侃着毛泽东现在还是这么喜欢吃辣椒,毛泽东却心情沉重地说道:“人民还不能吃饱。”刘少奇与斯诺交谈,毛主席在旁倾听1964年10月,斯诺再次访问中国,在他结束访问离开中国之前,毛主席再次宴请斯诺,让乔冠华和夫人作陪,期间与其进行了长达四个小时交谈。此次会见的消息发表在了《人民日报》上,并刊载了毛泽东同斯诺会见的一些照片。把斯诺称之为“《西行漫记》的美国作者。”此次会谈结束之后,毛主席将其送到了门口,目送斯诺上了车。当时正值冬天,北京的冬天已经零下,没有穿大衣的毛泽东站在那里与斯诺挥手告别,可见两人情谊的深刻。而回到美国之后,斯诺也把这次在中国的访问,写成了《漫长的革命》出版。1970年是斯诺的最后一次访问,访问之前,刚刚做了手术,身体还没有休养过来,但尽管如此,斯诺还是马不停蹄地拖着病体赶到了中国,在中国呆了半年的时间。来到北京之后,毛泽东依旧盛情相待,更是在1970年10月1日的新中国成立21周年的庆祝大会上,把斯诺夫妇请上了天安门,共观礼台。毛主席和斯诺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礼结束之后,毛泽东回到了中南海住处,毛泽东面泛红光,久久不能平静。当时护士长吴旭君也问出了自己的疑惑:“主席,斯诺是老朋友,但他只不过是一个外国记者,为啥你给他那么好那么高的待遇呢?”吴旭君知道自己的疑问可能会冒犯到斯诺,但她还是忍不住向毛主席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毛主席笑着说道:“醉翁之意不在酒。我先放个试验气球,触动触动美国的感觉神经。”吴旭君顿时恍然大悟,这才知道毛主席是在开展外交。尼克松上台之后,对中国发出了友好的示好,也曾对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说道:“中美两国对骂了20年,相互敌视,互不来往,我想结束这种状况。”同时,他还表示,美国绝不会参加隔离中国的任何安排,希望他们能够代替自己将他的想法转达给中国人。显然,毛主席请斯诺夫妇上台,是对尼克松示好的一种回应。但如此重要的信息却被尼克松和基辛格忽略了。而后,基辛格才说道,事情过后他们才终于知道,毛泽东是想以此为象征,表示现在他亲自掌握对美关系。毛主席和尼克松两个月以来,美国方面没有一点表示,尼克松也没有一点反应,毛主席有些着急了。于是在12月18日,他再次邀请斯诺前来做客,在书房与其进行了长谈,开门见山向尼克松抛出了橄榄枝。直言:我欢迎尼克松上台,他如果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斯诺也告诉毛泽东,尼克松将会在1972年参加总统选举,随着谈话内容的深入,斯诺也大胆问了毛泽东一个问题:“你看中美会不会建交?”毛泽东肯定地回答:“总要建交的。”此次会谈进行了很长时间,担心毛主席身体的吴旭君第二天问毛主席,昨天您和斯诺谈了那么长时间,一定很累吧?毛主席笑了笑表示自己现在不累,能够和斯诺进行深入的交流是毛主席最为愉快的事。他向吴旭君介绍了斯诺对于中国的非凡意义。1936年这个年轻的外国记者闯入了中国红色政权的首府,后来写了一本《西行漫记》的书,这本书真实地介绍了我们的党和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提供事实帮助了我们。1939年,斯诺在延安见到毛主席时便将这本书送给了他,毛泽东称赞斯诺“是头一个为统一战线所必需的,建立友好关系工作铺路的人。”毛主席与吴旭君(左)毛泽东看过之后,对于书中的内容表示了深深的赞同。他告诉吴旭君,这本书的说服力比我们自己在那里吹牛作用还大呢。吴旭君笑着说道:“知我者,斯诺也。”毛泽东道:“非也。”紧接着向吴旭君说了中国60年代的外交形势,吴旭君听后似懂非懂,但却提出了自己的一个不同的见解。她说道:“主席,我发现了你一个秘密。”她想猜一猜毛主席为什么对斯诺那么感兴趣,并且能够把这种友谊保持40年之久,吴旭君说罢,毛主席眼睛一亮,笑着示意她说下去。吴旭君开始娓娓道来,毛主席看起来像是在放长线钓大鱼,他发现每次和斯诺交谈的时候,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某个目标而展开的,并不是为了让他了解你。而毛主席对斯诺那么感兴趣的原因是他的身份和职业,他身为记者有着职业特权在各阶层人士中穿梭,和不同的人物进行交谈,因此,毛主席选择这样的一个人来为中美关系牵线搭桥是最合适的。他是非常熟悉中国的,也了解美国,所以对于中美关系这一事由他架桥是最好不过的,不过能办得成就办,办不成也不至于有太大的嫌疑,况且在她看来,如果选择斯诺来办的话,是有90%的成功率的。毛主席和吴旭君旧照说完自己的分析之后,吴旭君问毛主席:“请问,您的秘密我破得怎么样?”毛主席称赞道:“不错喽,起码你是个勇敢者,采取主动进攻喽。”随后继续说道:“我在和尼克松吊膀子,要找红娘啊。”而这也直接证明了,吴旭君的分析是不无道理的。而在这之后,吴旭君也成为了中美关系解冻的见证者。吴旭君成历史的见证者1971年4月6日,毛主席圈阅并退回了周恩来签发的外交部《关于不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报告》。其实从毛主席的内心来说,他不愿意签署这个报告的,而吴旭君也能够看出来,毛主席是有心事的。文件退回的当天,毛主席就提前吃了药准备早点睡觉。晚上11点,当她和张玉凤吃饭的时候,却发现主席已经趴在桌子上睡着了。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毛主席却突然让吴旭君打电话给王海容,邀请美国队访华。毛主席与吴旭君对此,吴旭君有些迷糊了,她好不容易听清楚主席说的话,但却有些纠结。且不说文件已经退回去,毛主席白天已经在文件上签署了不访华的意见,现在突然反悔能不能来得及呢?而且最重要的是,她现在搞不清楚毛主席是不是清醒的,如果毛主席是在说梦话自己真的去办了,那不就铸成大错了。但如果主席说的是真实的,如果现在自己不去办的话会不会耽误事。看着昏昏欲睡的毛主席,吴旭君不知该如何是好,考虑了一会儿,她决定再问一次毛主席。这个时候,毛主席再次抬起头来问道:“小吴,我让你办的事怎么还不去办?”吴旭君想要让毛主席再说一遍,便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问主席您刚才和我说什么了?请您再说一遍,毛主席只得再重复一遍。事关重大,为了再次确认一下,吴旭君再次询问到毛主席为何要反悔,因为白天已经把文件交了上去了,现在您已经吃过安眠药了,说话还算数吗?眼看时间已经来不及了,毛主席催促道:“算!赶快办,要不来不及了。”吴旭君立即跑出去给王海容打去了电话,传达了毛主席的意愿。右一为吴旭君这天晚上,吴旭君彻夜难眠,她还是担心吃了安眠药的主席会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于是,第二天早上,当毛主席醒来之后,吴旭君立即来到了毛主席的面前核对此事,问主席记不记得昨晚发生的事。当得到毛主席肯定的回答之后,吴旭君这才松了口气,向毛主席抱怨道,您睡了一个好觉,吓得我一眼都没敢合眼。毛泽东笑着说道:“你这个人呀,已经为中国办了件大事,可是你自己还不知道呢。”而在事后,毛主席也解释了自己的态度为何会转变这么大的原因。他表示自己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是从大局考虑的,这是两国人民共同的心愿,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是势不可挡的。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而在当时那样特殊的背景之下,吴旭君作为一名小护士,不仅做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也为中国和世界把关。在这一瞬间,她不仅仅见证了中美关系的发展,间接促进了中美关系的发展。而我们也从侧面看出毛主席在面对关乎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这些大事时,抓住了每一个能够改变大局的细枝末节。也正是毛主席的心细于发,才迎来了世界上最复杂却又最微妙的外交史上的最精彩一幕,由此,也翻开了中美历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章。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以安全打造差异化优势,奇瑞风云T8售10.39万元起